不久前,在一场校企联合举办的主题沙龙上,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与华为云技术专家围绕“学生开发者计划”深入交流,来自企业一线的代表带来了“高校开发者如何抓住机遇学好AI”的最新分享。
类似的校企协同联学共建活动,在东莞理工学院已成常态。学校全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和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新方案。
东莞理工学院校训石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校的作用不可替代,要与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共同体。”日前,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支撑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的思想自觉与使命担当,努力实现“冲博扩硕强本科、提质增效上水平”,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贡献。
探索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莞工方案”
南方+:推进高质量发展,东莞理工学院的发力点在哪里?取得了哪些进展?
成洪波: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广东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作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东莞理工学院主动担当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历史使命,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开展高效能应用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得到企业、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学科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先导,按照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布局,以学科专业集群对接服务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学校主动融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终端与研发总部、滨海湾新区等深度合作,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形成工学学科集成度高、学科专业群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与东莞主导产业契合度高的特色优势。
例如,学校积极参与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我们还新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工程师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创新机构。同时,与广东医科大学共建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共同开展“电子信息+智能医学工程”等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团队研制地震应急救援仿生机器人实际试验场景
在科学研究上,我们抓住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取得较好成效。打造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平台。与广东盘古信息科技、生益科技等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产业科技合作。开展有组织科研,组建粤港澳联合团队等省级以上科研团队14个,在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PCB封装高速点胶、超短脉冲激光、智能控制系统、中子衍射谱仪闪烁体探测器制造等领域实现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一种硫化氢气体吸收剂及其应用”“全自动高速PCB封装点胶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重大成果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4亿元。
南方+:在成绩的背后,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
成洪波:瞄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学校深入实施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和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围绕十个重点领域和七个特色方向,组建27个卓越工程师“奋楫计划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莞工方案”。
东莞理工学院成立国际微电子学院,为促进东莞和大湾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图为学生在半导体与集成实验电路实训平台做实验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加快构建一流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自2019年7月以来,共引进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骨干人才等高层次人才340余人,银龄人才、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50余人。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引进博士后约220人。
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
南方+:去年是东莞理工学院建校30周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成洪波:经过这些年来的拼搏奋斗,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发展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进入全国地方高校第一方阵,处在地方理工类本科院校前列,被赋予担当应用型大学标杆和示范的重任。学校由“新建”变为“新兴”,正在朝“新型”加速迈进,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有领跑先发优势。
同时,国家和省市对理工科大学和重点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更加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成为国家战略举措,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等,将为学校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政策红利”。
学校松山湖校区和华为终端与研发总部仅一路之隔,与散裂中子源等世界级大科学装置、一批科技领军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邻居”,这些都是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优越的边界条件。
机器人学院学生在调试研制的机器人
南方+:服务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有哪些行动和规划?
成洪波:新的发展形势下,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支撑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的思想自觉与使命担当,从多个方面争取实现新突破。
首先要进一步做实深度互嵌、敏捷联动的“政产学研用金”合作网络,核心是校企合作。我们将强化与大企业、大装置、大产业联合,围绕真问题展开真合作,推动真产出,实现真成长。
其次要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今年学校提出“冲博扩硕强本科,提质增效上水平”的发展目标,通过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让人才培养的过程和产出更加贴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再次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实力。推动更多教师在应用基础、产品化、工程化研究方面发挥作用,同时鼓励教师强化基础研究,大胆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建立更完整的科研生态。
最后是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体系。6月28日,由科技部指导建立,重点依托东莞市人民政府建设,以东莞理工学院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实体运营专业团队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学校将持续深化拓展国际化办学战略布局,积极探索与港澳高校或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在新赛道上,东莞理工学院将继续努力构建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一流的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一流的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等“四个一流”体系,充分发挥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高等教育新生态构建中发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强音,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
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综合实验楼
【案例】
深度参与“国之重器”建设运行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东莞理工学院是散裂中子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早在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就与东莞理工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相继共建了4个联合实验室。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科研攻坚,部分设备和工艺进场安装前也先在联合实验室进行调试,对大科学装置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导投入,与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了国内首台全散射谱仪——多物理谱仪(东莞理工谱仪),可用于不同有序度材料的结构研究。2021年10月正式向全球的科研人员开放以来,已有31批次来自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团队和38批次东莞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依托多物理谱仪开展科学研究,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散裂中子源的10多位专家成为东莞理工学院的共享人才,学校的不少师生进入联合实验室参与项目工作,更有毕业生因表现出色被散裂中子源直接录用。
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
助企实现高端设备国产替代
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全面开启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与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紧密协作,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和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与创新服务。
成立于2012年的固达机械,是国内首家集数控双侧铣床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解决在专用数控系统方面受制于人的问题,固达机械与东莞理工学院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双方共同搭建了固达研究院、东莞理工—固达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教授企业工作站等平台,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总额的5%至7%。
合作以来,学校尹玲、张伟伟教授团队4名研究生和4名“奋楫计划班”学生在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下,策划推动固达机械与国内数控系统龙头企业全面合作,实现国产化系统的全面替代,获得经济效益近2亿元,产品成果关键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与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东莞理工学院-赣锋锂电产业班。图为赣锋锂电产业班四年级学生(蓝衣者)在赣锋锂电顶岗实训
【数读】
学校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机械、国际商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学科晋级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和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组建27个卓越工程师“奋楫计划班”,共建课程37门,主编产业特色课程讲义38个,建设工程案例81件。
学校大力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其中2022年的第八届“互联网+”省赛以17金的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国赛实现双金的历史性突破。
(来源:广东教育头条)